公司新闻
有关于遥感技术的报道标题(遥感技术之我见)
发表日期:2024-07-31

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监测技术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地质勘查法 地质勘查是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方法,通过对调查区域的地质构造、岩石特性等进行详细研究,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特征。具体包括地质测绘、地质勘探和地质实验等手段。

国际上,日本和欧共体等国家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日本通过遥感图像制作出全国1/5万地质灾害分布图,欧共体则总结了遥感技术在滑坡、泥石流识别中的空间分辨率要求,结合地面调查和GPS、雷达数据,实现了对滑坡活动的监测。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方法有遥感解译、地面测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山地工程、钻探、试验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等。遥感资料尤其卫星图像能大面积、周期性具体而微地把地面实况记录下来,为地质灾害的定时定位监测、预报研究提供极为宝贵的资料。对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更是地学遥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我国是地震较多的国家。

遥感技术可以让我们通过DEM了解受灾地区地形的真实情况,高光谱遥感还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结构,从而预判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具有爆发周期短、威胁性及破坏性显著、成因复杂等特点,因此,当前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多是围绕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的。1 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按监测参数的类型分为四大类:即变形、物理与化学场、地下水和诱发因素监测(见表1)。

国土资源遥感的期刊介绍

1、《国土资源遥感》期刊简介 该期刊以“推动遥感技术发展,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技术应用”为核心理念,旨在融合学术深度与技术实用性,侧重于展示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同时也兼顾理论探讨。

2、《国土资源遥感》以“促进遥感集市发展,加强遥感学术交流,推动遥感技术应用”为办刊宗旨,贯彻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突出技术应用,兼顾理论探讨。

3、《国土资源遥感》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办,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技术性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于1989年。

4、国土资源遥感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季刊,期刊创办于1988年。国土资源遥感是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国土资源遥感主要栏目设有:综述、技术方法、技术应用、探讨与争鸣、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制图、业届动态。

5、自然资源信息化/ 双月刊《自然资源信息化》由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主办,中国核心期刊之一,投稿地址:https://gtzx.cbpt.cnki.net/WKH/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gtzx/,是探索信息化在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窗口。

查找中国航天工程最新发展的有关资料,写一段话,做简要报道(100字...

1、中国于一九九二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

2、第一,我们准备以“探月工程”为突破口,进行深空探测的研究,探测月球是进入深空探测的第一步。第二,开展空间基础设施的论证和研究,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航天的设施应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来研究和发展,要像建设高速公路网一样,来建设空间基础设施。

3、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工程目标是: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4、“嫦娥一号”的发射标志着“嫦娥工程”的开始;海南文昌发射基地的建立,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发射场,将是中国未来比较重要的发射场,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天津滨海新区新建火箭研制基地,预示着我国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火箭研制、制造工作全面展开。

5、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才达到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

红外成像芯片已实现弯道超车:不依赖进口

1、值得庆幸的是,尽管中国芯片有9成依赖进口,但是在另外10%的芯片份额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红外成像芯片我国已经不用进口!如今,中国生产的红外成像芯片已经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长达20年的技术封锁!现在中国是全世界第四个掌握核心技术,具备红外芯片的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国家。

2、内联外合,实现弯道超车面对国际压力,中国芯片产业需利用国内市场需求和国际合作,打破技术壁垒。通过与国际巨头的深度合作,国内企业有望在国内市场取得突破,绕开境外限制,实现产业的飞跃。只要加强国内外联动,中国芯有望实现逆袭。

3、对于中国芯片而言道路是十分曲折的,这些年我们也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去研发,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些新的方向,那么我们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我们必须做到完全兼容的GPU芯片,我们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同时我们也需要更专业的技术人才投入。

查找中国航天工程最新发展的有关资料,写一段话,作简要报道._百度...

1、国家航天局发言人10月22日宣布,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以及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目前已转入发射区,卫星和火箭已完成总检查,各项测试正常,满足技术条件要求,计划于10月24日至2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首选发射窗口为24日18时左右。

2、-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1988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

3、中国于一九九二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

4、——载人航天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工作。

近十年中国自主发射的遥感卫星有哪些?

2008年,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遥感卫星四号,该卫星具备0.5米的地面分辨率。 2009年,一则来自人民网科技频道的新闻报道指出,中国科协消息透露,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了“高分辨率卫星SAR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

年 在酒泉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遥感四号”地面分辨率达0.5米 2009年 人民网科技北京11月5日电,据中国科协消息,近日,“高分辨率卫星SAR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这是全国性的高技术学术会议。

在2008年的时候,在酒泉发射基地发射了遥感4号地面分辨率能够达到0.5米的卫星,这一个卫星对于我们的卫星监控能够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在2009年的时候,正式开始进行全国的高技术学术会议,在此后的研究之后,更是让高分辨率雷达卫星的地面分辨率达到了一米。


Copyright © 2021-2024 Corporation. 京ICP备19006272号. 云开·体育全站apply(kaiyun)(中国)官方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